
鸟瞰雍和宫
在北京北二环东北角内侧,坐落着一组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,在一片土灰基色之中,显现出辉煌庄严的皇家气势,这里就是清代藏传佛教皇家寺庙——雍和宫。历史上的雍和宫曾是清朝雍正皇帝承接皇位前的王府,也是乾隆皇帝的出生和成长之地。雍和宫初建于康熙年间,雍正三年(1725年)改为行宫,乾隆九年(1744年)改为藏传佛教格鲁派黄教寺院。作为京城皇家寺院,雍和宫备受清乾隆以降历代皇帝的重视。雍和宫除了承载“弘扬佛法、利乐众生”的宗教使命外,还被赋予了“兴黄教以安众蒙古”“安藏辑藩,定国家清平之基于永久”的政治功能,在内地藏传佛教发展史及中央与蒙藏地区关系史上,都具有很高的地位和重要影响。
1981年2月,雍和宫作为改革开放后北京市首批佛教活动场所重新对社会开放。1987年,原有的法事活动重新恢复,极大地满足了广大信众的宗教需求。1995年北京市文物局批准为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。自重新开放以来,雍和宫共接待过数百位国家元首、地区领导人以及国际、地区宗教组织和宗教界领袖,接待美联社、路透社等数百次海外著名媒体采访。雍和宫是世人认识、了解藏传佛教、西藏问题的重要平台,同时也是展示国家繁荣昌盛、民族平等团结、宗教信仰自由的重要窗口。

雍和门殿外景
雍和宫寺内建筑布局完整,规制合乎梵宇伽蓝。20多座木制殿堂飞檐翘角,形成巍峨壮观的古建筑群。殿堂内供有众多佛像、唐卡及大量珍贵文物,华美珍贵。其中紫檀木雕刻的五百罗汉山、金丝楠木雕刻的佛龛和18米高的白檀木大佛被誉为雍和宫“木雕三绝”。《喇嘛说碑》与“金本巴瓶”的设置,众多蒙藏活佛金瓶掣签的实施,彰显着雍和宫与众不同的特殊地位。
雍和宫的美,雍容而宏大、神圣而静谧,等你来发现。